北京12月1日电(李嘉薇 邓敏)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30日在北京大学开幕。在圆桌论坛环节,谈及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端人才培养,与会嘉宾从个体学习、高校平台建设、制度环境等角度出发,分享见解。
2024年11月30日,第24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大学开幕。图为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展开讨论。主办方供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教授称,当前,AI正加速变革,有别于之前工业革命代替的是体力,AI的变革突破了智力边界,且变革速度很快。
“对中国来说,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江淮认为中国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挑战方面具备体量优势。他表示,人工智能在产业创新上将带来高级人才的配置、供给与需求等新研究课题,也将带来国家创新体系变化。
“中国在人工智能各个应用场景已取得众多成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看来,“我们在一些底层的AI原创性方面依然值得紧锣密鼓追赶。”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峰称,自己在开设博士生机器学习课程,最近也将开设面向大一学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他建议,为迎合时代需要,不仅学生要积极拥抱新的人工智能手段,老师也要了解人工智能编程的基本逻辑。
“当AI越发展的时候,我们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和训练越重要。”刘瑞明表示,人才培养应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钊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不是简单的一个技术的事情,它涉及情感、人的培养,还涉及制度环境等,我觉得这些要素要共同作用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发展,人才培养也能有更正确的方向。”
本届年会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设开幕式、主旨演讲、学术之星颁奖、圆桌论坛、海闻讲座等环节,同时设77场论文专场,实际参会人数超千人。中国经济学年自2001年创办,是国内经济学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重要平台。(完)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clwxseo.com/guonazixun/1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