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二级市场国债买卖被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引发热议,甚至有人猜测是否会进行量化宽松。针对此问题,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此举并不代表量化宽松。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债券市场规模和深度持续提高,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日益成熟。潘功胜指出,“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行正在与财政部密切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这个过程将采取渐进的方式,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和托管制度等也将同步优化。”
业内专家强调,央行买卖国债与海外央行实施的量化宽松不可混淆。央行买卖国债旨在丰富流动性管理工具箱,有效引导国债收益率曲线,使长债收益率与经济长期基本面更加匹配。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央行买卖国债定位于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而不是要搞量化宽松。”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经济体央行实施量化宽松往往有特殊背景。一般是在危机冲击下,持续宽松货币政策直至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流动性仍较差,买盘不足抛盘强劲,价格传导不畅,这些央行通常会诉诸非传统货币政策,其中就包括量化宽松(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国债、商业票据等)。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后,发达经济体央行普遍将货币政策宽松至极致,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向市场提供极度充裕的流动性。
我国的情况与上述背景完全不同。董希淼分析,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金融机构总体稳定健康,稳健的货币政策尚未面临零利率下限约束,国债市场认购和投资热情高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资产荒”现象,不存在推出量化宽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可将常规操作的国债买卖与量化宽松等同。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提醒,“一段时间里,市场更多关注‘央行买国债’这一操作,但实际上央行对国债的操作既有买也有卖,灵活弹性较大,并非单向操作。”最新消息显示,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和卖出国债。
据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主要还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搭配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操作主动加强流动性管理。
近期,我国国债收益率问题也引发市场关注。有专家从基本面、估值面、供需面和情绪面等多重因素分析,提醒投资者当前国债市场的利空因素较多,此时投资者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谨慎投资。
潘功胜在近期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央行未来推出的国债操作将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央行高度关注长债收益率,强调要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本网站的文章部分内容可能来源于网络和网友发布,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clwxseo.com/jishufuwu/2516.html